第74章 免罪

-

“素心是大康王朝皇室遺孤。”

天樞閣從聖女嘴裡套出來的話,屬實出人意料。

“冇想到大康竟然還有人在。”衛雲嵐唏噓不已,那可是覆滅了將近八十年的前朝,“這麼說來,聖月教的人都是前朝餘孽?”

難怪他們會扶持劉府,極力促成私售鐵礦之事,又培養那麼多情報探子,安插進各個權貴府邸。

“不,其實大部分都是他們這些年招攬的信眾。真正擁有前朝皇室血脈的,隻有聖月教的教主和聖女。”齊詡騎馬跟在車旁,透過撩開的車窗簾子,對衛雲嵐道。

說話的語氣一如往常,心情卻並不輕鬆。真正離開京城,他才知道在大雍這片看似平靜的國土上,究竟隱藏著多少暗潮洶湧。

心底歎息一聲,齊詡接著開口:“聖月教成立至今已有二十餘載,不算普通訊眾,單是教眾便逾千人。他們有著一套自已的情報網,對興州、一帶的訊息掌控,更甚官府。”

齊詡推測,“你們應該是在遂寧送陳情信的時侯,被聖月教盯上的。”

“前日聖女那樣,瞧著倒像是要拉攏我家。”衛雲嵐沉思片刻,問道:“這是為何?”

“衛大人本是禦史,又素有清明,且衛家與天師府沾親帶故,在他們看來,應當是信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。”這倒不是齊詡的猜測,而是從素心口中審出來的,“他們想拉攏衛大人成為教眾,藉著衛大人貶官流放一事,進一步煽動人心。”

剩下的便是他自已的推測,“且衛大人是從徐國公府出來的,在京中也有不少人脈,他們或許想藉著這個機會,將探子安插進京城。”

倒是讓他給猜對了,聖月教可不就是想染指京城勢力嗎?

上輩子後麵那幾年,還真就叫他們成功了,也不知走的究竟是誰的門路。

壓下心頭的感慨,衛雲嵐有些疑惑地側首看了眼齊詡,“蕭先生,您將天樞閣審出來的訊息這麼告訴我……沒關係嗎?”

“無妨,衛姑娘幫助天樞閣良多,這些訊息便算我們投桃報李吧。”其實單是這樣,還不足以相報,齊詡話音頓了頓,又接著說:“何況還有一事,剛好要麻煩衛大人。”

說話的時侯,騎在馬背上的齊詡,身子一直微微側傾著,靠向馬車那邊。衛雲嵐也將頭靠近車窗,從後麵看過去,兩人便像是一個車內、一個車外,隔著車窗說悄悄話似的。

騎馬跟在後頭的裴虎,見狀往馮平身邊湊了湊,小聲說:“你不覺著主子跟衛姑娘格外有得聊嗎?”

主子性子清冷,還真是很少見主動和什麼人說那麼多話。

“少見多怪。”馮平橫了裴虎一眼,“衛姑娘,那能是一般人嘛。”

那可是幫他們主子避了好幾場大禍的貴人啊!

就在衛家隊伍途經興州,慶州,即將經過奇峰聳立的偃都峽時,京中也收到了衛茂林傳回的奏摺。

這封奏摺,走了徐國公的門路,直接被呈在朝堂之上。

當摺子裡,前朝餘孽於興州創辦邪教的事情被宣讀出來,記朝文武嘩然。

“大康餘孽竟然在我大雍領土興辦邪教,陛下,此事絕對不容姑息!”一位老臣當即說道。

“興州雖然貧瘠,卻比一般州府土地遼闊,且相距北關與西涼距離相當,位置極其重要。倘若放縱邪教發展,與北蠻或西涼裡應外合,後果不堪設想。”兵部尚書羅大人也上前說道。

“可如今西邊戰事吃緊,北地又有蠻人時常來犯,朝廷哪裡還有那麼多人手派去興州?”

“那也不能放任不管!你冇看衛大人那奏摺上說了,邪教為了招攬信眾,害死了多少人命!”

朝臣你一句我一句,原本肅靜的大殿上吵得像是鬨市。

孝明帝隻覺聽得耳邊“嗡嗡”,疲憊地揉了揉眉心,沉聲問:“那依愛卿們之見,朕應當派誰去興州?”

方纔還熱鬨的大殿,瞬間安靜下來。

這可不是一個好差事,興州貧瘠,本就冇什麼油水可撈,再加上那邪教在當地紮根已久,定然早就與當地官員勾結一通,要是帶的人手不夠,這時過去,非但不能將邪教剷除,恐怕連命都得搭上。

“老臣願意前往。”最先開口的那位白鬚老者上前一步。

“羅愛卿,你年事已高,受不住路途奔波,還是再為朕另外舉薦一人吧。”孝明帝哪敢讓年逾花甲的老臣奔波。

朝臣議論紛紛,最後還是羅大人為孝明帝推薦了原先在禦林軍當差,如今賦閒在家的武定侯次子。

這位還有另一個身份,早些年是前太子,如今幽王殿下在尚書房時的伴讀。

給這位安了個巡察使的職位後,這塊燙手的山芋終於丟了出去,無論生怕被點到名字的朝臣,還是龍椅上的孝明帝,都齊齊鬆了一口氣。

就在這時,督察院左都禦史尤大人上前,“陛下,此番說來也巧,若非地龍翻身,衛茂林與隊伍走散,也不會有機會進入興州地界,發現前朝餘孽作祟之事。”

“可見衛茂林雖為戴罪之身,卻仍心繫朝廷,時刻不忘為大雍出力。功過相抵,還請您網開一麵,饒他擅離隊伍之罪。”

孝明帝眉頭微蹙。

那封從遂寧送來的陳情信他早就看了。

地龍翻身,隊伍走散,在他看來倒也不是大事,左右衛茂林也冇有脫逃之意,非但上書說明自已所在的位置,還在信中保證自已會在朝廷規定的期限內抵達北關。

可架不住愛妃總在耳邊唸叨,這樣不合規矩,他便也想過嚴懲。

隻是這懲戒衛茂林的旨意還未頒下,就湊巧來了興州這事。

比起發現前朝餘孽的大功,那點因意外而脫離隊伍的小過,便也不值一提。

功過抵消,說來還是衛茂林虧了。

思及此,孝明帝頷首應允,“既如此,朕便不追究他擅離隊伍之責。允他家眷於北關免除苦役,可自如行動。”

-